多元协同 助推高职院校“走出去”

发布时间:2018-01-02文章作者:审核:质量管理办公室浏览次数:49

科学谋划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行动策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能力,不仅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需求,更是倒逼职业院校强内涵、出特色、建品牌,实现优质、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日前,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修的百名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共商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的落地路径,认为“多元协同”是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能力的核心与关键。

搭平台,优政策,设专项——校政协同是保障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行动策略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协同性特征,需在国家“一带一路”整体布局中进行系统谋划,其关键是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和职业院校多方协力、协同保障。

中央政府顶层设计,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国-东盟、中阿合作论坛等合作平台已经建立;中欧、中南非、中印尼等八大人文交流机制已经健全;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等众多平台已经搭建;教育部与14个省(区)、市签署“一带一路”共建协议,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这些都为职业教育开展国际交流、增强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搭建了广阔舞台。

地方政府优化政策,设立专项,积极推动区域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上海、浙江、河南等28个省(市)出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专项规划、行动方案或教育行动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搭建“中国边境职业教育联盟”等10余个合作交流平台,多所职业院校借助平台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成为全国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天津以专项奖补形式推动“鲁班工坊”海外布局,打造天津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

明需求,共培训,引标准——校企协同是亮点

行业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单纯的高职院校国际化缺乏内生动力,必须以校企协同为抓手,跟着国际产能合作和企业需求走,借势打造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增长极。

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培养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服务东风汽车“走出去”需求,实施“乘‘东风’,走出去”战略,招收留学生为东风汽车海外基地培养一线技术技能本土人才。

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共同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在柬埔寨西港特区工业园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与企业联合开展各类培训。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印尼西卡朗西部国立第一职业学校在印尼合作共建“印尼中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教育培训基地”,联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中国标准“走出去”,配合行业企业中国标准开发,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目前,天津已制定50个高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本土化职业培训包319个,并着力推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装备、任务、要求、工艺和评测等赛项成果向国内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转化。

重分工,精定位,建联盟——校校协同是特色

面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由技术类院校和语言类院校,或由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大学等不同层次院校共同组建职业院校联盟,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以此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能力和水平。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广西、云南14所边境地区职业院校,与47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联盟内院校、机构精准定位、错位发展、特色鲜明,以“抱团”优势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谋战略,跨部门,统资源——校系协同是关键

建立国际化办学与院校发展的协同机制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关键。

有些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未促进实力提升,反而造成对系部资源的抽离和精力的分散。为此,推动校系协同,将国际化办学理念融入院校整体发展战略,将国际化办学内容纳入院校发展规划,增强院系间、部门间、人员间的协同,不但是高职院校“走出去”的内在要求,也将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统筹校系资源,设立外事办,负责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成立国际教育学院,组建对外汉语教研室、英语教研室等,负责留学生培养和管理;其他教学系部负责专业课程教学。各系部、各部门通力协作提升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育人才,传文化,通民心——软硬协同是重点

推动高职院校实训设备、教学资源等“硬件”输出与师生交流、专业教学标准等“软件”输出协同并进,是高职院校“走出去”的核心与主线,是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增强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载体。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国际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连续十年成功承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连续三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余名高校师生积极参与,有效发挥了职业教育在促进世界各国“民心相通”的主阵地作用。

此外,当前高职院校“走出去”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亟待在国家层面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的引导性、指导性、保障性和规范性。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职业院校招收“留学生”纳入“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项目,并对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予以经费支持。三是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以培育需求、搭建平台、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为载体完善制度配套体系,如对进行跨国学术交流和商谈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可放宽出国批次与人数控制,简化出国审批程序等。

(作者:郭静,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9日09版

Baidu
sogou